高斌
  課題未啟動,錢已進腰包;立項找關係,事後再分成……科研經費咋成了某些人的“個人提款機”?
  據10月13日中國新聞網報道,近日,科學技術部黨組通報,審計署2012年4月審計發現5所大學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元的問題,目前已有8人被查處。中國科協一項調查顯示:科研資金用於項目本身僅占約四成。
  歐美為什麼較少發生科研腐敗?是因為他們科研經費的申請和審批過程制度嚴格,程序透明。而我們在科研管理環節卻顯得過於粗放。一些重大科研項目是由政府部門來管理的,但政府部門需要該領域內的權威來制定項目指南,這也使得評審專家有機會尋租或“自話自說”,很容易造成評審者、申請者和評估者的身份重合。另外,我國科研領域存在明顯的多頭申請、重覆資助等現象,一些所謂的權威專家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,導致科研項目申請虛假承諾、預算交叉屢見不鮮。
  如果科研行政管理制度不變,行政部門、學校、科研機構和學者結成利益共同體,治理科研腐敗相比治理官場腐敗更困難。
  科研當靜心,不為名利絆。鏟除科研腐敗,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  (原標題:科研腐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pclrjbzpefwg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